芯片產業該變革了?
- 發布時間:2022-10-18 10:50:44
- 瀏覽量:772
芯片產業的發展,從最初的晶體管到現在,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,在這個過程中,芯片產業開始陸續出現垂直的分工,例如EDA工具開始出現,芯片代工廠、封測廠,甚至是芯片的設計IP企業也面世,這直接導致芯片產業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迅速發展。
雖然芯片產業發展了這么多年,但一直都在按照摩爾定律去前進,即不斷的增加芯片的集成度,讓芯片集成的晶體管成倍的增加,以此來提升芯片的性能,這幾乎是這么多年來,各大芯片企業的主要工作,而為了滿足芯片大廠的工藝需求,芯片代工廠的主要工作,也變成了研發最先進的制造工藝。
而隨著芯片制造工藝變得越來越難,投資越來越大,讓7納米成為了一個分水嶺,大部分的芯片代工廠都放棄了7納米及以下工藝,只有臺積電、三星、英特爾、中芯國際沒有放棄。
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,即更先進的制造工藝,已經難以繼續維持摩爾定律繼續發展,芯片性能的提升要開辟新的路徑。
之所以更先進的制造工藝難以維持摩爾定律的發展,來自于兩個方面的原因,其一是技術,雖然現在如臺積電等號稱的7納米、5納米等工藝,但早就已經不代表晶體管的特征尺寸,也就是說,所謂的5納米等只是一個工藝代號,并不是說柵極的寬度就是5納米。
所以英特爾之后也將自己的10納米改為了intel7,7納米工藝改為了intel4等,都只是一個文字游戲罷了。
另一個方面是成本,先進工藝的成本已經幾乎呈現指數級的增長,例如蘋果A16芯片雖然依然采用的是5納米工藝,即N4,5納米的改良版本,但依然讓A16的成本達到了A15的2.4倍。
這直接導致蘋果不得不將A16只能用于更高階的Pro機型當中,試問以后的3納米、2納米和1.4納米等工藝,其成本將令芯片設計企業難以承受。
事實上,ASML方面就已經表示,高NA將會是最后一個NA,因為如果繼續提高NA,那么成本是根本無法承擔的。
所以這么來看,提升芯片的性能,就不能還像以前那樣重度依賴更先進的制造工藝,否則制造出來的芯片,消費者根本無法承擔。
其實,當大部分芯片代工廠均放棄7納米及之后的工藝,就已經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,即芯片產業該變革了。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意為分享交流傳遞信息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