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來PCB潛力所在,當下最高工藝:SLP技術
- 發布時間:2022-09-08 13:41:59
- 瀏覽量:931
目前手機市場已漸漸進入飽和,因此各手機品牌廠的成長方式,只剩下瓜分彼此之間的市占。以2019 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來看,根據IDC 公布的數據顯示,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.33 億臺,年減2.3%,其中,三星、華為、蘋果分別以22.7%、17.6%、 10.1% 的市占率排名在前三名。
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,導致智能手機需求低迷,主要在于:
-
創新有限:智能手機硬件的創新速度追不上智能手機價格上漲幅度,導致消費者對于旗艦機的興趣不高。
-
壽命變長:智能手機的軟件系統不斷加強,各大品牌廠又定期對系統進行改良和升級,使得手機的使用壽命變長。
-
觀望5G:由于各大品牌廠都在布局5G,搶占先機,但電信硬件基礎建設仍不足,導致消費者仍在觀望狀態。
不過,隨著5G基站建設達到一定的規模,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將發生變化。5G的到來將徹底顛覆過往手機在4G時代的網絡表現,將可吸引消費者的換機需求。
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測5G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從2019年的200萬臺增加到2025年的15億臺,年復合增長率為201%。
而現今手機發展越來越朝向智能化,輕薄化的方向發展,這意味著手機的內部零部件也將進一步的縮小或整合。在這個發展趨勢之下,PCB 中的軟板(FPC) 及類載板(SLP) 都有機會出現更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。
根據數據2018年,全球PCB產值達635億美元,FPC產值上升至127億美元,成為PCB產業中成長相對較快項目,而中國FPC市場約占全球的一半。
目前,FPC在中國市場規模已成長至人民幣 316億元,預計到2021年,中國FPC市場有機會達到人民幣 516億元,年復合成長率達10%。
現今主流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FPC使用量在10片~15片,反觀iPhone X的用量則高達20片~22片。由此可見,中國智能手機在FPC的使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同時,FPC單個價值量已達到10 美金,金額仍在不斷攀升。
智能手機中大量使用FPC 用于零部件和主機板之間的連接,如顯示模組、指紋模組、鏡頭模組、天線、振動器等等。隨著指紋識別的滲透、鏡頭由雙鏡頭走向三鏡頭,及OLED 的運用,FPC 的使用量將會持續增加。
PCB 最高工藝:SLP
智能手機從4G LTE 一路發展到5G,Massive MIMO 天線配置日益復雜,也使得射頻前端在5G 智能手機內占據更多空間。此外,5G 系統處理的數據量將成幾何式成長,這對電池容量要求也會提升,這意味著PCB 和其他電子零部件必須被壓縮以更高密度、更小型化的形式完成封裝。
而這個演化推動PCB HDI 技術走向更薄、更小、更復雜的工藝。以最近期的手機設計來看,對最小線寬/ 線距的要求從前幾代的50μm 降至目前的30μm,這催生出類似載板(SLP) 的工藝技術。
帶領這項技術風潮就是Apple,從iPhone 8 及iPhone X 開始,iPhone 采用線寬線距更小的SLP 技術,引領HDI 市場朝向類載板發展。
雖然目前SLP 市場過度依賴高端智能手機的成長,特別是蘋果iPhone 和三星Galaxy 系列。但在2019 年3 月,華為推出搭載SLP 技術的P30 Pro后,預計未來在全球各手機大廠跟進采用下,SLP 技術將可持續成長至2024 年。
此外,隨著采用SLP 的領導OEM 廠商不斷增加,手機制造商正計劃在智能手表和平板等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中采用SLP,這也將明顯帶動SLP 市場成長。
(資料來源: yole) 全球手機PCB 工藝產值比重
根據Yole的統計,在2018年,全球SLP市場規模9.87億美元。而201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中采用SLP技術比重只約為7%,對應產值比重則約為12%。Yole預估至2024年時采用SLP技術手機的出貨量比重將會提升至16%,對應產值比重約27%。
從生產技術方面看,SLP 技術目前由中國臺灣、韓國和日本主導。而日本Meiko 和臻鼎等公司正向越南和中國大陸擴建SLP 生產線。隨著技術轉移,中國大陸PCB 廠也將逐漸掌握SLP 技術訣竅。
由于5G采用的頻率更高,因此需要更嚴格的阻抗控制。如果沒有透過極為精密的方式成形,HDI更纖薄的線路可能增加信號衰減的風險,降低數據傳輸完整性。目前PCB制造商主要透過MSAP制造來解決此問題。
現今的線寬/間距要求已降至30/30μm,預計會進一步降至25/25μm,甚至20/20μm。而MSAP制程能夠完全支援這些需求。
同時,MSAP 制程的SLP 價值是高階Anylayer 的兩倍以上,可為相關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。
與過去相比,先進載板市場已發生巨大的變化。高密度扇出(HDFO) 技術的發展及IC 載板尺寸的不斷縮減將減少載板的需求量。但盡管以數量來看,未來PCB 市場不會出現過于明顯的成長,但新技術所帶來的附加值將是推升PCB 產值的主要力量。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意為分享交流傳遞信息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